記錄:路線、課程/心得、分享 2025/02/17

深入雪域:日本西穗高岳雪訓課程全紀錄 ◎學員林丹威

……那一天,整天天氣好得誇張,空氣清徹得可以穿透宇宙,141 公里外靜岡縣的富士山舉目可見,彷彿可伸手摸到遠方的雪。……

 
 
 
  「你終於要去上雪訓了!」朋友這麼說道。對啊終於。
 
  上次在山上見到雪可能已經是 2022 年初雪況極好時,跑上雪山圈谷看看那台灣近年罕見的景色。
 
  當時前天,和朋友才再出發前去台北車站旁的台北山水買岩盔、冰斧,晚上臨時抱著登山聖經,研究踢步伐、鏟雪階是要怎麼做,想說應該應該不會太難?隔天天氣大好,順利抵達圈谷底,看著各家登山公司雪訓隊伍教學穿冰爪、滑落制動、結繩隊,我們兩個人自顧自的研究怎麼切上山頂。
 
  最終是沒有成功。裝備與技術不足的滑落恐懼縈繞心頭,「我不行了欸」我說。近在咫尺,怎麼上不去,想著總有一天要可以吧。
 
  事隔三年, 陳慧元 再次問起要不要去日本上雪訓,心中好是掙扎,猶豫自己怕冷怕的要死,每次上山大家穿短袖時我還在羊毛長袖瑟瑟發抖,我應該不會想去這種天寒地凍的地方吧?猶豫日本雪訓對爬台灣的山有什麼幫助,台灣較多可能是冰岩混合地形?猶豫在白朗峰環線時,有雪照樣走得過去,好像沒上也可以?
 
  也許未來想去的旅途會遇到需要這些技能的時刻!想很多,總之是報名了,也意外拿到新視野的入場券。
 
  報名需要勇氣,買機票也是。趁著虎航慶祝棒球世界冠軍,買好東京來回機票,含 15 公斤託運行李,票價接近 12k,還是不便宜。
 
 
【第一天】
 
  這次雪訓地點在西穗山莊,第一天下午先在平湯溫泉集合,可以從名古屋到高山市再轉客運過去,或是東京新宿客運直達,單程 5800 日円,建議事先網路訂票,雖然我看平日班次現場仍有空位。選了一早 11 點發車、近 16 點抵達的班次,上車前先到旁邊 9 點開門的石井採買食物與瓦斯,瓦斯想說最便宜就好吧,沒想到種下後面燒水燒到心灰的後果。
 
  客運由東往西,東京出發時晴空萬里,進入長野前兩旁山區樹木黯淡,乾枯中沒有任何白色點綴,日頭依舊高掛,中停諏訪湖休息站時,才遇見落下的零星雪片,難以想像已抵達的其他學員說平湯正大雪紛飛。抵達松本後客運離開高速公路,準備進入山路,遠方北阿爾卑斯山脈雲層密布,山頭白靄,終於進入雪的世界,直到這時才確認──要開始雪訓了(客運因為路面結冰開得緩慢,延後半小時抵達,即便是在日本,時間果然不能抓得太剛好)。
 
  在平湯溫泉入住的旅館是平湯之森,有住宿也可以日歸泡湯,櫃檯一口流利中文,搞得我時空錯亂,看來台灣跟中國旅客不少。
 
  入房後跟學員、教練打過照面,趕緊把冰爪冰斧岩盔手套綁腿靴子雨衣雨褲拿出來,到旅館外無人雪坡測試,前一天剛下場大雪,厚厚粉雪看得亞熱帶居民心花怒放。這晚主要讓大家感受雪地、給教練檢查裝備,並學怎麼穿裝備,尤其是帶著手套穿冰爪,胖手套裡的手指已經不是我的手指,完全摸不到綁繩啊。
 
  回到室內用完餐,大家再次練習綁冰爪,並分發普魯士繩、繩環等裝備,收拾裝備才發現,新買的綁腿居然已經壞了!這次雪訓有三個人買同款綁腿,中途全部壞光,品質不可思議的差,海鮮網便宜貨實在糟糕。
 
  上山前秤包重不含食物大概 13.5 公斤,比想像中的要輕。
 
 
【第二天】
 
  第二天早上 7 點多收拾完行李,在旅館簡單吃了肉卷飯跟咖啡當早餐,搭上 8 點往新穗高纜車站的公車,單程 910 日円,約 40 分鐘車程。
 
可能是 7 個人和大家在滑雪的圖像
 
 
  山腳跟山頂纜車站有小型 mont-bell 賣少量一般遊客會用到的雪地衣物與裝備,沒有技術裝備,不過剛好有綁腿,好險。山頂站有熟食區,拉麵、可樂餅熱呼呼的吃起來當午餐,站頂觀景台眺望槍穗連峰、笠岳,回頭方向山稜上便是要入住的西穗山莊。
 
  纜車站出發後要先下切一小段,再持續爬升到稜線便會看到山莊,去程好像兩小時左右。昨天下的雪,深度及腰,教練本想說我們是第一批纜車上山,可能得自己開路,幸運前面已有人先行,可以跟著足跡走。
 
可能是樹、山、霧和滑雪坡的圖像

可能是滑雪坡和山的圖像
 
 
  深鬆雪走起來頗為有趣,每步都下陷其中,以為踩在前人腳印上就沒事?不時照樣塌下去,要跌倒又被雪卡住,踢半天沒辦法從坑中爬起,階梯踩了再垮,原來雪地這麼好玩。
 
 
 
  下午在山莊旁往西穗丸山的山徑練習雪地步伐,這是整趟雪訓最重要的核心:重新學習好好走路。
 
  一開始是上坡用靴子前掌往前踢雪階爬升,有點像踮腳走路的感覺,下坡則改用腳跟先著地在雪坡上踩出階,膝蓋微彎有點往後坐的姿勢,這時跟平常爬山還滿類似的步伐。
 
  接著是用靴側面踩雪階交叉步上下坡,起初抓不到感覺,仍是用鞋頭在踢,而且交叉步同時要用腳外側或內側輪流往下施力好不習慣,於是教練建議先從螃蟹步做起,一開一合,先感受側面施力的方式再來交叉。我想像著腳是鏟子,靴子側邊轉角到鞋底部分是鏟尖,每一步都是把鏟尖刺入雪坡,突然姿勢正確了,好走很多。
 
  最後是側走時利用冰斧輔助轉向,在腳步沒有交叉時,將冰斧插在轉彎點,雙手握住,將一隻腳轉向另一方向,另腳跟上後再拔起冰斧續登。無論是前掌、腳跟、腳外側、腳內側,坡上踩出的雪階可能都只會有一小塊踩點,供不到半隻腳掌踩踏,一個沒站穩便下去再見。
 
  練完這部份深感堅固的雪靴真的很重要,過軟鞋底不但穿冰爪可能脫落,也非常難踢出雪階,或踢到腳痛,走沒多久可能就想放棄了。(https://youtu.be/ceCP5ANCFJk?si=nW7kehKhr7YSQXyd
 
可能是滑雪坡的圖像

可能是 5 個人、大家在登山和大家在滑雪的圖像

 
  第二天天氣變化快速,中午還大晴天,下午練到一半風雪報到,身上溫度計顯示 -14 度,大家猜測風速有每小時 40 公里以上,體感可能 -20 度吧。
 
  可能保暖穿得夠多,意外在其他人冷得不行時,覺得好像可以繼續在外待著。
  
記錄下當時身著──
 
  • 上身:
    • 短羊毛 T 恤
    • 長羊毛 250 磅內層
    • Power Stretch Pro 中層
    • Polartech 中層、風雨衣
       
  • 下身:
    • 羊毛內褲
    • Power Stretch Pro 底褲
    • 薄刷毛長褲
    • 雨褲
       
  • 配件
    • 手套──
      手套一定是要兩層,內層是薄保暖,外層原本只帶網路上推薦的冷凍庫用手套,最後出發前又加帶毛絨絨厚手套,明智決定,冷凍庫手套大概我只能撐到負五度吧(教練全程都只用它當外層,不愧是教練)。可能是手汗吧,內層每次抽出來都是潮溼,在室外久了會結冰那樣。
    • 襪子──
      襪子倒不一定雙層,起初腳掌凍到沒有感覺,走陣子熱起來開始感到刺痛,從失溫中活血,漸漸感覺便回來了。
 可能是滑雪坡的圖像
 
 
  原訂第一天晚上搭帳後兩天住山屋,然而氣象預報一直都是暴風雪,於是改成先住山屋兩晚再搭帳。
 
  大約 4 點訓練結束,晚餐 5 點半開飯,中間空檔整理裝備,有空逛逛山莊。日本山莊依舊設備完善,圖書室滿滿漫畫與山岳書籍雜誌,暖爐全天候運作,自動販賣機裡有一半是酒類,西穗山莊的紀念品品項相對簡單,買東西不太需要猶豫。
 
可能是 1 人、香菇、蘑菇和羊肚蕈菇的圖像

可能是拉麵和文字的圖像

可能是‎飲料和‎顯示的文字是「 ‎ف2ا TƯU unn ሲሐማያ TLAJ မခ 350 40 600-- ဆမ 600 ดด 600 속취터시유 เน 500 bILe 500 ប 350 問め 350 CB 350 出き 800 حدة 800 CύO فه 400 4E0 uInH ل บาท TEH TLPLI លេ 400 550 ตน 350 แม 350 مه 350 مه 350 لله 350‎ 」‎‎ 的圖像

可能是文字的圖像
 
 
  夜晚室外風雪用力地吹,室內都聽得見呼嘯聲,課程同樣沒有閒下來,是穿吊帶、綁繩結、初級繩隊操作的教學時間。
 
  兩人一組的繩隊,用一條普魯士繩繫住彼此的性命,什麼時候什麼地形什麼情境要綁繩隊?只要有人覺得需要的時候就是要!
 
  理繩後抓住一頭,拉出手掌到另邊肩膀的長度,在轉折處打上八字結,從吊帶下的孔往上穿出,將繩頭穿入八字結收緊,打成雙八字結。這步常常弄錯,穿完結型不能有交叉,學員找到訣竅是穿的那條要一直壓在另條上面,最後若餘繩過長,可打個單結在主繩上收尾。
 
  練習小測驗是 1 分鐘內要完成整個綁結。固定好再來要將中間餘繩收成繩圈套在身上,繩圈收完可以打個雙套在吊帶前 D 扣上,讓受力落在吊帶而非繩圈上。
 
  繩隊的核心是要保持兩人間繩的鬆緊度,微微感到張力又不過緊,過鬆沒辦法即時感受對方是否滑落,過緊來不及反應滑落。如果一方不小心滑落,另一頭要趕緊制動,簡單講是用工具固定住自己,怎麼固定得看情況,不要想能夠靠雙腳吃下整個動能。若旁邊有大石頭,可以趕快把繩繞向石頭,讓石頭當固定點,若是稜線,趕快跳下另邊來平衡。
 
  這部份於課程講得不多,也不是雪訓重點,記錄個基本概念。(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watch/?v=661110302336013

 
【第三天】
 
  第三天早上 6 點山莊吃早餐,8 點出發。
 


可能是 6 個人的圖像
 
 
  教練在山莊外示範怎麼煮水,因為雪很蓬鬆,鍋子裝滿雪後要壓實再加滿,開火後先加入一些水,倒入的水很快會和雪結成冰,並要一直緩慢加水跟攪動,讓鍋底不要空燒,或是先煮熱一點水,再慢慢加入雪也是可以。
 
  煮水時才發現我買錯瓦斯,買到適用溫度 0-20 度,煮的過程室外溫度太冷,瓦斯一直無法氣化,要不斷搖晃跟用手加熱瓦斯罐,過了快 20 分鐘好不容易才煮滾 1 公升。如果要常去雪地,看來得入手 MSR Reactor 之類的爐頭。
 
可能是文字的圖像

可能是 ‎2 個人、大家在露營、北極圈和‎顯示的文字是「‎宿泊 テント 芦付 付 مح‎ 」‎‎ 的圖像
 
 
  延續昨天的雪地步伐,今天走到西穗丸山後上冰爪,練習有冰爪的走路方式。比起沒冰爪時常用半腳掌在踩,冰爪步伐更多是要全腳掌著地,讓每根爪牢牢刺住地面再往上或往下走。
 
  今天的練習重點之一是雪訓常聽見的滑落制動,在滑落時如何用冰斧讓自己停下來。
 
  教練在山莊旁雪坡,推出一片較結實的坡地,讓大家練習。開始先從單純滑落體驗,感受滑下雪坡是什麼樣子,接著是趴姿頭上腳下右手持斧下滑,滑到一半有速度再用鶴嘴刺進雪中煞車;後面接續左手右手、躺姿趴姿、頭上頭下、假裝跌倒,嘗試各種組合方式滑落情境。
 
  滑落制動是最後「可能」救自己的手段,實際滑落是意外地、是瞬間地,訓練時練得再好,發生當下能否反應過來難以預料,極多數人甚至教練也沒用過這手段,最好的方式是好好走路,不要跌倒。
 
  中午回山莊休息吃飯,下午繩隊滑落與制動的體驗,感受隊友滑落時沿繩帶來的拉力。以及固定點確保上升與下降訓練,如果有上困難地形通過相關課程,內容滿類似,都有我常常打錯邊的義大利半扣(後來改稱為扣錯洞的雙套結,反而不會打錯)。
 
  第二天室外課程結束在用冰斧挖坑自製固定點。
 
可能是 1 人、滑雪和文字的圖像
 
可能是 1 人、攀岩、北極圈和滑雪的圖像

可能是 5 個人、大家在登山、北極圈和大家在滑雪的圖像

可能是 5 個人、山、霧、大家在滑雪和雲的圖像
 

  抬頭天空清澈,橘紅夕陽照在山間,隔著上高地對面的霞沢岳橘白黑相間,陡升稜線一脈脈對比清晰。雪地景色好純粹啊,即便沒了陽光的氣溫驟降,魔幻時刻勝過凍寒,催眠著我,忘記冷的刺痛,拖下外層手套,拿出相機,按下快門捕捉一片片瞬間。
 
可能是暮光、山和滑雪坡的圖像

可能是 1 人、在露營、滑雪和北極圈的圖像
 

  晚上室內課比較簡短,是教如何收繩,教練說各家收法不一,沒對錯,只要收完摔個幾次不會散掉都是可以的方式。
 
 
【第四天】
 
  第四天清晨日出美得無法形容,連山莊員工都拿相機出來記錄這個時刻。
 
  破曉前的光緩緩用橘覆蓋夜的紫,山莊南邊燒岳頂上的積雪記錄下整個變換過程,6 點 57 分,太陽從更東南方的赤岳後緩緩升起,照亮中間的雲海與各座山脈,宣告今天會是個好日子。
 
  這天是攀登日,理想上如果大家走路、過地形都很順,希望是可以越過西穗獨標後,續行較困難地形到西穗高岳。
 
  整天天氣好得誇張,空氣清徹得可以穿透宇宙,141 公里外靜岡縣的富士山舉目可見,彷彿可伸手摸到遠方的雪。
 
  原預計山屋出發 2 小時的路程,僅 1 小半便抵達獨標。然接續往西穗高岳的冰雪岩混合地形的陡升與陡降,實在無法克服,穿著齒較短的冰爪已在登獨標前 50 公尺的試探路走得巍巍顫顫。
 
  看路人跳跳跳的走下我想半天不知道如何是好的坡,甚至沒有確保不敢往下走,走了卻才發現其實很好走。不禁感嘆經驗與能力有限,現在身體只能帶自己到這裡,要更努力才能走向遠方。
 
  經教練評估我們這天是沒辦法走完西穗高岳又回營地紮營,於是獨標後便返回山莊。路上大家還想著也許可以趕下山去上高地雪地健行,可惜交通班次來不及只好作罷。
 
可能是 1 人、攀岩、山、北極圈和滑雪的圖像

可能是 1 人、攀岩、山和滑雪的圖像

可能是 2 個人、大家在滑雪和山的圖像
 

  早早中午前回到山莊,晚上不再住山莊,終於要搭帳。
 
  剛好這天是好天氣週六,陸續上山的登山客已在紮營卡位,我們也趕緊選好位置。
 
  雪地紮營首先要整理營地,把搭帳範圍的鬆雪踩實或鏟走,這時營地應該會是一個小下凹的坑狀,可再視天氣、風況評估要不要搭起雪牆。
  
  雪中營地建設很有趣,像是在蓋房子打基礎,雪又輕又好塑形。搭完帳後可以在前庭挖個坑,方便坐著煮飯時放腳或是放鞋子,再用塑膠袋裝些雪,避免晚上結冰後難取雪煮水。
 
可能是 4 個人、大家在登山、北極圈和大家在滑雪的圖像
 
可能是 2 個人、大家在露營、山和大家在滑雪的圖像
 
 
  搭完帳後想練習滑落制動的學員繼續假想跌倒,複習不同姿態情境。
 
  黃昏時晚霞同樣動人,跟著懂看的山友到山莊後方看著太陽沒入遠山,餘暉將雲照成一條條金光,橫亙於山脈稜線上。直到完全沒了日光,才趕緊收起相機,與忘記凍僵的手指。
 
可能是暮光、滑雪坡和文字的圖像

可能是滑雪坡、山、大自然和暮光的圖像
 

  幸運晚上沒什麼風,可以外帳開著看星空煮水滑手機(不過等到天荒地老都煮不開倒是很麻煩)。
 
  半夜氣溫記錄到最低 -16 度,手機在帳外拍照時凍到電池瞬間歸零關機。帳內氣溫最低可能有個 -10 度,即便蓋了 2 層睡袋還是睡睡醒醒,不過好像不是冷或凍,是種難以言喻、沒有經歷過的身體不適感,可能是身體受冷後逐漸回溫、又沒這麼回溫的狀態吧,我猜。
 
可能是北極圈和文字的圖像

未提供相片說明。

可能是營地的圖像
 
 
【第五天】
 
  最後一天依舊是晴朗日出的好天氣。為了趕上中午在平湯的公車,拆帳收拾後,便速速下山,這邊速速是真的速,因為下坡走一步滑兩步,都不知道是走得多還是滑得多,想著反正跌倒是摔進鬆雪,好像也沒關係。
 
  很快就回到山頂西穗高口纜車站,又很快搭到下行纜車。途經纜車中間站,白樺平站的麵包店剛出爐的香氣撲鼻,久沒聞到麵粉與糖與油混合體的味道,大家趕緊買了幾個,咬下確認回到富庶的人類世界。
 
  回到山麓的新穗高纜車站,學員相互道別後分頭往名古屋、上高地、平湯溫泉解散,這次雪訓課程正式結束囉。感謝教練與學員們的努力,這幾天過得很開心!
 
  簡言之,雪訓是在相對安全的環境下,感受危急時刻的情境,練習可能的對應方式,而當中最重要的是:感受環境,專注腳步,好好走路。
 
可能是滑雪坡、北極圈、暮光和大自然的圖像
 
可能是 6 個人和大家在滑雪的圖像
 



-----------
 
  此行特別感謝 林怡彣 與 廖俊 出借裝備,省下很多錢錢!
 
 


------雜記-----
 
  晚上趁著和慧元同住一間包棟迷你民宿,把帳棚、裝備、睡袋、衣物全掏出來整理時,發現沾到雪的都受潮,於是將裝備輪流撲滿不到 1 坪的客廳,整晚用民宿暖爐烘東西,還堅持要一邊泡茶泡咖啡吃點心用電腦。覺得那場景有夠擁擠混亂幽默,好喜歡。
 
  如果想要把臉印在雪上,粉雪是不行的,撞再大力都沒辦法,要稍微有點硬的積雪,慢慢把臉壓上去。
 


 
---------------
 
  對雪訓有興趣,歡迎諮詢 山問攀登 The Great Hunger 讓滿腹技術經驗又謙虛內斂的礎豪教練帶你體驗雪地登山的世界!